浦城大米

搜索
标签模块
一浦二瓯三邵武
老鼠潭的传说
金鸡漏米的传说

      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,在民族危难之际,面对蒙古人的凶残,南宋人民却表现出足够的血性。在长达数十年的持久战中,终究挡不住蒙古人的铁骑,南宋末代皇帝在蒙古人兵临城下之际,将嫔妃、婕妤、美人、才人、贵人带着侍女、丫鬟等众人遣散,别无选择的从中原向南,一脚踏进中原入闽的第一驿:浦城。

     千百年来出产大米、天高地阔、山青水秀、民风淳朴的浦城,290座千米以上山峰形成天然屏障,此外,南宋浦城籍宰相真德秀的影响下,鱼米之乡的美誉早已名满天下,使得这群身不由己的后宫佳丽们的脚步走到浦城时再也挪不动了。经历几十年间饱受经受征战袭扰的她们,早已面黄肌瘦、头发干枯,在浦城获得了她们意想不到的生存空间,衣食无忧。更惊喜的是在浦城的居住日子里,她们的面容比原来的更加秀丽。浦城,仿若世外桃源。从此留在这里繁衍生息。这对她们来说,已经是最好的结局。也为“一浦二瓯三邵武”的传说留下依据。浦城出美女还有另一原因:浦城大米所含锌的比例也是“难驳旺”。

      老鼠潭是浦城南浦溪流域中最大的一个深水潭。其中以雄踞于潭畔的老鼠岩最为出名。老鼠潭,亦因鼠岩耸立潭边而得名。

别看老鼠潭波平浪静,平阔如湖,旧时,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“浦城收一收,有米下福州”。可以看出作为浦城水路交通必经之路的繁荣景象,却也是过往船只最怕的一道鬼门关。

      传说: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这里曾出现过一只占道为王的千年鼠怪。它凭借此潭水深莫测的天然优势,干起形如今天车匪路霸的勾当,强行向过往船只收取买路钱。凡经过这里的船只,都得向水中的鼠怪进贡浦城大米,方可平安过境。

      原来,浦城出产大米早已名扬在外,就连这潭边鼠怪也垂涎三尺。船只每有经过,就得投一袋浦城大米。否则,稍有怠慢,鼠怪便会兴风作浪,让你船覆人亡。

     久而久之,鼠怪的丑闻被电母知道,便告到天庭。玉帝老儿龙颜大怒,急遣雷神前往严惩。雷神惩治腐恶干脆利落,来到九石渡境内,一声晴天霹雳,便把老鼠的下巴打落溪中,并把它化作山岩。据传,玉帝为防鼠怪日后再蓄势害民,还派十八罗汉镇守潭边,为过往船只保驾护航。

     从此以后,老鼠潭平静了。而老鼠岩和十八罗汉就成了两个形象的山岩景点,永远峙立在老鼠潭边。只因浦城盛产大米,故留下这样的传说。

     浦城大米通过水路运往福州途中必经浦城下游河道观前码头一个叫“老鼠潭”的地方, 老鼠潭边长年趴着一只护航的金老鼠,船工经过此地都会把船上的浦城大米扔一袋给金老鼠以表谢意。潭边鼠洞与浦城金鸡山相通,米就由老鼠运送到金鸡山孝敬金老鼠的母亲。因为孝敬的米太多,母亲吃不完,就在金鸡山悬崖上凿个洞,漏些米给当地百姓,百姓将吃不完的米酿造成美酒,并添加谷烧进行二次发酵,此法酿成的酒中酒,被当地人称之为“包酒”。据说方圆百里的百姓喝下此酒都能延年益寿。

     浦城大米酿酒的历史,最早应为距今三千多年的西周时期。仙阳镇管九村社公岗土墩墓群出土的青铜尊,就是例证。尊:礼器,盛酒之器,祭祀燕享通用之。明万历《浦城县志》对浦城酿酒有明确记载:“色似琥珀,其味醇浓,俗名“七倒金”。同时记载着清代儒臣梁章钜赞浦城红酒色香味兼之,若贮至十年,“恐海内之佳酝,无能出其右者矣。”